针对首相拿督斯里安华表示将在明年财政预算案削减富人子女教育补贴,以便协助更多有需要的贫困群体,马青总秘书苏仪芳表示,政府要针对性补贴真正需要的群体是合理的,然而这项提议有必要公布更多的执行细节,同时避免矫枉过正而引发不必要的社会矛盾和争议。
苏仪芳提出,目前的教育制度并没有按家庭收入来分类学校,那么首相所谓的不补贴“超级富豪”具体上应如何界定和执行?难道政府要按照每个学校学生家庭的收入来分配水电费,然后由政府和学生分别承担特定比例的开销?政府又如何鉴定哪些家庭属于“超级富豪”,以便取消其享有的津贴?
“在雪隆地区,月收入1万5000的T20群体是否能算是富人?而如果仅指T5或T1(更顶端的富裕家庭),这些家庭又有多少是送孩子到享有政府津贴的学校,而不是国际学校?这岂不是多此一举?”
苏仪芳也强调,教育的本质应该是减少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教育部自2018年起,也开始趋向不按成绩分班,让孩子避免在年幼就被标签。
“如此一来,首相按照学生家庭收入来划分补贴的提议岂不是开倒车?用家庭收入标准来划分学生,将孩子们从小区分为‘富人’和‘穷人’,这无疑与教育的精神和本质背道而驰。”
苏仪芳认为,理解政府的初衷固然是为了帮助弱势群体,但首相缺乏细节的提议却很容易引发“仇富”心态,这种做法不仅容易激化社会的矛盾,还违背了教育有教无类的精神。
“我们理解政府在财政分配上的挑战,但必须避免在官方论调或政策上体现某种仇富的心态。这种情绪一旦蔓延,将导致社会认为富有是一种‘罪过’,最终破坏社会和谐。政府的责任是推动公平与正义,而不是制造新的社会矛盾。”